思考一个问题:在何种情况下,群聊活跃度增加,但运营效果下降?B端社群与C端社群有相似之处,但运营的侧重点完全不同。在很多B端社群中,虽然聊天稀少,但成员不断增加,社群生成的订单也源源不断,这是为什么呢?
To B业务社群属性不同
To B行业的社群与To C社群有着显著的差异,最大的区别在于To B社群具有明确的圈层属性。所谓圈层,就是指在供应链中存在着清晰的上下游关系。以一家从事建筑耗材的企业为例,其下游是各类家装门店,上游则是各类原材料供应商。在这个供应链中,形成了两个明确的圈层,分别是建筑耗材采购圈和原材料采购圈。
与C端社群不同的是,To B社群不再试图吸引广泛的人群,而是精准地聚焦于具有成交潜力的特定客户群体。以建筑耗材企业为例,该企业创建了一个名为“XX品质家装采购交流群”的社群。该社群对入群资质进行严格审核,最终留下的成员都是各类家装门店的采购人员和店主。这个社群成为该企业的主要营销阵地,每次有新的成交客户,都会被介绍进入这个社群。
通过精心策划内容和组织社群活动,确保群聊一直保持活跃状态。社群内的成员在完成交易后,如果满意,也会自发地将新的成员介绍进群,为企业持续带来新的商机。这种有机的社群运作方式,使得To B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进行目标客户的聚合和营销,实现良性循环的商业发展。
社群活跃的三大引擎
经营一家高质量的To B业务社群,需要善用现有资源并进行精细规划。首先进行优质的内容运营,突显品牌和产品的价值,使用户在获取行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社群和企业的认同感。不仅仅是发布高质量的白皮书等资料,这能够保持用户长期留存。
其次,用户运营包括与普通社群成员的日常互动,解答他们对产品的咨询,以增加社群成员的归属感。对于重要核心成员,如KOL和行业专家,提供荣誉感、尊贵感和成就感,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参与。
还可以定期开展活动,活动运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社群的活跃度,通过线上和线下活动,为社群用户提供福利,从而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情感连接。与C端社群不同,B2B社群的活动不必频繁,但需确保高质量。
此外,在数字化时代,社群SOP也是运营社群的重要工具。内容运营和活动运营可以借助各类营销CRM工具提前设置社群SOP,在适当的时机向社群用户推送信息。长期而稳定的社群触达是建立用户对社群和品牌信任的关键,这与C端用户运营有着相似之处。
社群人员结构划分
社群长期运营的观察者会发现,社群成员的行为很容易受到群体讨论的影响。当社群中的普通成员在进行聊天时,行业领袖和专业人士通常难以找到适合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,从而导致群聊质量下降。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会让用户感觉社群缺乏价值,最终导致用户流失。
因此,很多面向商业的社群运营者选择将普通用户设为禁言,以减轻运营的压力。然而,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建立社群金字塔结构。社群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在运营过程中平衡各类成员的比例,采用金字塔的方式进行成员数量的控制,并分别关注不同层次的运营重点。
在一个常见的TO B社群中,成员可以被划分为五个层次,按照金字塔结构排列:名人大咖、行业专业用户、贡献用户、活跃用户和普通用户。名人大咖作为吸引新用户的亮点,由运营人员独自邀请,达成合作后引入社群。在大咖进行讲座时,运营者需要提前进行活动预告和预热。
行业专业用户在社群内产出专业内容,提升社群信息的价值。他们参与社群的动机通常是为了打造个人品牌,提升在行业内的影响力,因此与社群的关系是双赢的。
贡献用户是社群内容的主要创作者,可能知名度不高,但可以通过发放福利的方式进行激励。
活跃用户和普通用户,占社群成员的大多数,是参与活动和社群讨论的主力,是社群的氛围组,可以通过有奖活动的方式,给予一定的福利。
借助金字塔结构,运营者可以合理分配精力,同时保持社群内的良好氛围。
TO B业务的社群通常呈现出圈层属性,其运营目标在于通过内容和活动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同。当群聊热闹但转化率低时,问题往往出现在社群结构和运营策略上。在社群创建初期,可采用金字塔结构控制不同层级成员的数量,并为KOL和头部成员设定专门的运营SOP,以确保社群持续产生高价值内容,保持成员粘性,一个稳定增长的B端社群将为企业不断孵化新的商机。